王侯将相激活码(以科学的历史观看待历史——谈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”)
陈胜吴广给大家留下的最励志的话大概就是这句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了。
这句话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里陈胜之口,至于这句话是陈胜说的,还是司马迁借陈胜之口表达自己的想法,不得而知。
总之,在《史记》里,司马迁笔下的王侯将相,真的一个个都是“有种”的。
开篇《五帝本纪》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就是黄帝,书曰“姓公孙,名轩辕”,如何聪明如何能干暂且不说,单说一下这个“种”。
书中说到黄帝有二十五子,最厉害的是妻“嫘祖”所生二子,一曰玄嚣,一曰昌意,但是黄帝崩时并未把帝位传给这两个儿子,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满意这两个儿子没有遗传到自己的好“种”,所以把帝位传给了孙子——昌意的儿子帝颛顼(音:专须)。
帝颛顼就比较厉害了,咱还是说他的“种”厉害,不说他们的文功武治,下同,不再说明。
帝颛顼有三个儿子。
一曰“穷蝉”,穷蝉往后第五代孙便是“帝舜”。
二曰“称”,称的后代里有鼎鼎大名的“祝融”,更有杀伐四方的楚武王,对头,他这一支就是楚国的先祖,芈姓,曾经据有华夏的半壁江山。当楚武王大言不惭地说出那句名言“吾蛮夷也”的时候,不知道有没有想起他是黄帝的“种”,如若黄帝泉下有知,听到这不肖子孙如此张狂的话该做何想?
三曰“鲧”(音:滚),这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,大禹的父亲,因治水无功被砍了脑袋,不过儿孙禹和启都比较争气,开创了家天下的新历史。
帝颛顼崩,传位于帝嚳(音:酷),帝嚳是帝颛顼叔伯玄嚣的孙子,叔伯兄弟家的儿子,反正都是黄帝的“种”。
帝嚳崩,帝位又传于儿子“尧”,这尧比较厉害,活了一百多岁,把帝位传给了帝颛顼的六世孙“舜”,也不知道这尧是遗传了黄帝的哪一条基因,能活了120岁,舜相当于他一家子玄孙,也就是四代孙。
舜登基后“殛鲧于羽山”,我曾觉得舜跟鲧有仇,然后令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,禹兢兢业业完成治水大业,继承舜的帝位,并将帝位传于儿子启,开始了家天下的传承,直至商汤灭夏,之后黄帝的儿孙便泯然众人矣。
然而,历史总是出乎预料,当你得势的时候就会有人争着给你当儿子,就像《水浒传》里的高衙内,他本就是高太尉的叔伯兄弟,结果这个叔伯哥哥当了太尉,他就甘愿伏低身子做小,管哥哥叫爹。
这商汤灭了夏,得了帝位,也得把自己往黄帝身上靠,以示自己“根正苗红”,于是乎往上推了十几代,推到了先祖“契”,契的母亲叫“简狄”,是帝嚳的“次妃”,虽然推上去了,还推得有鼻子有眼,但是帝嚳不承认啊,宠幸记录里就没有这个叫“简狄”的妃子,怎么就生了你契呢?这好办,反正过去了十几代人了,帝嚳作古也几百年了,死无对证,糊弄一下世人谁还敢较真,于是乎,契的出生就带上了神秘色彩——契是他妈简狄吞了一个鸟蛋后受孕生下的,而且还有两个证人作证不是出轨他人受孕的(史记:三人行浴,见玄鸟坠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),这故事编的也算完美了,既跟黄帝挂上了勾,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——咱祖上是吞了鸟蛋而生,所以也叫“蛋生”,后人也称殷人为“玄鸟商”。
故事编圆了,自然就会有人模仿,等到周灭商的时候,周人的故事就更奇妙了。
故事说的是周先祖“姜原”是帝嚳的元妃,在野外见到地上一个巨人脚印,然后“心欣然说(悦)”,我也不知道她看到一个巨人脚印怎么就会有了快感,然后,然后,然后就“践之而身动如孕者,居期而生子”,这故事显然没有殷契编得完美,但是后面的内容就有点靠谱了,儿子出生后“以为不详”,肯定不详啦,帝嚳又没有宠幸记录,怎么会凭空得个儿子?傻子才会信脚印的故事,显然是私生子降生不敢留在身边,于是乎处心积虑把他处理掉,扔了几次都没能扔掉,只好留下来养着,取名“弃”,大约是告诉帝嚳这个是别人“弃”的孩子我捡了来养着,此时已经是周初,比商初又过了十几代人了,更是无从查找了,就这样周完美地成了黄帝的苗裔了。
只是不知道陈胜如果得了天下,会不会也给自己的“种”编个故事,估计祖上不会再吞鸟蛋了,因为秦始皇的先祖也是吞了鸟蛋生出来的,哈哈哈哈,我真是忍不住了,我肚子有点疼……
可见古人也是用心良苦,编各种故事来证明自己的出身。
就我个人以科学的历史观来看这些事情,确实有些搞笑,司马迁对黄帝一族的各种关系叙述的也不够科学,比如禹是颛顼的孙子,舜却是颛顼的六代孙,也就是说舜是大禹的玄孙一辈,舜居然也会拍着祖爷爷的肩膀说“朕派你去治水,你要努力工作,不负朕望”,这叫什么事?
还有就是楚国,当中已经“弗能纪其世”好几代人了,就这也能跟黄帝挂上钩?倒是我觉得楚武王那句“吾蛮夷也”才是大实话。
所以我们在读史的时候,即使是正史,也要以辩证的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历史记录,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太史公的敬仰。
也许会有人说我“大家都是炎黄子孙,你就这样评判你的三代先祖”,说句实话,大家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,史书从来记录的都是王侯将相的,我等大概率就是某个路人甲,大概率不会是“中山靖王”的几十代孙,大概率谁也攀不上。闲着没事的时候码码字,疏解一下心中的郁闷,念叨一句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”让自己开心一点。
最后要说的是,我在码字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也就是“夏启”“殷契”“周弃”,“弃”和“契”同辈,“启”晚一辈,这三个人的名字都叫“qi”。
参考文献《史记》
版权声明
本文内容由seo小编辑收集和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wnw67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